原标题:读《无字之书》有秘诀
随着2022年暑假的来临,又一季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始了。社会实践的范围很广,包括实践结合专业学习、支教扶贫和科普宣传、农村厂矿社会调查、参加公益社会劳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志愿服务。大学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利用假期深入社会,感知中国,在实践中读好《无字之书》,应该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
社会实践育人价值:培养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中国古代文人历来有“知行合一”的传统,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对其专业学习、人格塑造、问题解决和价值观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大学生可以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国情,形成第一次职业体验,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暑期社会实践可以加深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参加农村生产劳动、企业生产实践、人们的日常生活、各种志愿服务等。有助于大学生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
暑期社会实践能促进大学生个性、自信心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个体的实践和自我的认知,将外在的知识和能力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暑期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合理定位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的亲身体验,学生可以加深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认识,增强服务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增强为祖国和人民不断奉献的精神。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探索,国内高校暑期社会实践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典型案例。比如,早在20年前,浙江大学就建立了以挂职锻炼为主要形式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将研究生送到基层企事业单位参加挂职锻炼。在总结长期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浙江大学出台政策,明确将社会实践纳入博士培养的必修环节,要求所有学历学位博士生(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除外)参加4-6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于2012年开始实施“千人百村”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活动。每年都有上千名大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大学生通过在全国各地农村的深入实地调研,体验新时代农村的发展变化,记录最真实的实践故事。研究成果收藏为《千人百村调查手记》。
东北师范大学从2009年开始,在革命纪念馆、改革开放前沿、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地方,选择一些暑期社会实践基地。通过“走进西柏坡”、“重走抗联之路”、“体验改革开放精神”等红色教育,大学生可以加深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认识,并将其转化为教育报国的坚定志向。
纠正社会实践曲解:不能简单等同组织夏令营活动
社会实践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和了解社会的平台,促进大学生从“象牙塔”走向广阔的社会世界。今后,可以从完善机制、提高认识、顺畅合作三个方面加强暑期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实
首先,完善相关机制,注重暑期社会实践的有效性。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高校要切实提高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价值的认识,合理组织安排相关工作,完善各部门职能,增加实践经费,把暑期社会实践提高到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水平,进一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可以将社会实践与教学实践、实习活动相结合,纳入学校正式的人才培养计划,为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创造条件,保障学生的健康发展。
其次,强化责任,增强师生的参与意识。目前大学生不重视、不关心暑期社会实践的态度依然存在。一些高校师生曲解了社会实践的含义,将其简单等同于夏令营活动,认为其功能主要是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增进假期的交流与互动。因此,今后应加强和改进相关组织的动员,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参与度。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专业特点,精心设计以创新为导向、以思想教育为重点、以专业知识应用为目标的社会实践,供学生选择,使社会实践真正与学生诉求和社会需求有效对接。
最后,要统筹校内外资源,实现学校、政府、社会组织的协调共振。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学校、政府和相关社会组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实现教育主体多元化的基础上,进行领域整合、人员整合和资源整合。学校、政府和社会组织要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制定符合现实和多方需求的合作协议,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合作,不断提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和长效性,搭建校内外一体化协同实践教育平台。
(作者: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白冰)
(编辑:郝、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