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守护每一个“小天使”平安来到人间
7月11日是第33个世界人口日,世界人口日的中国主题被国家卫健委定义为“生命第一,保护未来”。记者近日在山东、吉林、黑龙江等地采访了解到,我国大力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控,神经管缺陷、重型地中海贫血等出生缺陷防控取得积极成效。
做好对患者的及时关注和答复
山东青岛市立医院东院产科副主任翁詹平每天忙忙碌碌,工作本身就已经很忙了,业余时间还忙着回复患者信息。
“很多孕妇都是‘blx’,我们的医生应该及时解答她们的疑问。为了让患者放心,更重要的是及时预防异常情况,避免延误病情。”詹平说。
专家表示,除了技术上的帮助,医生还要及时关注和解答患者,预防出生缺陷。
近年来,在一批专家的努力下,青岛市建立了全周期出生缺陷防控体系,实现了全市育龄妇女从孕前、孕中到新生儿出生生长的闭环管理,有效减少了出生缺陷。
在医学预防的基础上,青岛华大基因还为青岛孕妇开展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等项目,通过基因检测筛查出生缺陷,为当地出生缺陷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自2017年4月以来,共对24万多名孕妇和新生儿进行了检测,发现了包括缺陷胎儿、遗传性耳聋新生儿和遗传性代谢疾病新生儿在内的700多例病例。
多学科协作三级预防“降风险”
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推动将预防出生缺陷纳入卫生保健重点工作。在实施三级预防的基础上,重点医院还加强内部多学科协作,充分发挥医院相关专科优势,合力降低出生缺陷风险。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是黑龙江省产前诊断中心。为了更好地接收省内转诊的产前诊断患者,该院建立了多学科协作机制,帮助预防出生缺陷。
据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前诊断中心主任刘美美介绍,在多学科协作机制中,超声影像科、产科、小儿外科、新生儿科、心脏外科等相关科室通力合作,服务于每一个个体、每一个家庭。
以临床常见的胎儿消化道畸形为例。其他市县的孕妇转诊到中心后,中心会先请超声影像科明确诊断,也会请小儿外科会诊。最后经产前诊断中心综合评估,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对胎儿进行遗传学检测诊断。
"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努力将出生缺陷的风险降到最低。"刘美美说。
据了解,哈尔滨还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产前筛查网络覆盖面,积极做好产前筛查诊断工作,同时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将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扩大到48种。
完善分诊体系 引导全社会参与
为进一步减少出生缺陷,吉林省全面完善新生儿分级诊疗制度,覆盖吉林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有效减少出生缺陷。
2018年5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成立了吉林省新生儿科分级诊疗协作网和吉林省新生儿科专家联盟,通过开展双向转诊、人员培训、远程会诊等多方面工作,不断完善吉林省新生儿科分级诊疗体系。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吴辉说,自联盟成立以来,二级医院的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一个26周的早产儿ha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与产前遗传学中心主任刘锐志表示,出生缺陷的综合防治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培训产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遗传病诊疗、新生儿疾病筛查等相关专业人员。此外,还应通过电视、广播、自媒体等渠道对公众进行出生缺陷防治知识教育。
自2010年被批准为吉林省首家产前诊断中心以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共进行羊水染色体检查17000余次,胎儿超声检查93万余次,有效预防了胎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据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记者王锴、赵丹丹、闫睿)
(编辑:郝、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