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造一个“爱”的情境,切入语言阅读,感受父亲爱儿子,儿子爱父亲的人情。
2.激发阅读理解的兴趣,并初步理解生活的幸福在于给予。
3.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疑问和转移,引起共鸣,并愿意倾吐心声。
教学过程
首先,从“爱”切入整体感知。
1.问:谁能用一个词概括两个主角之间的情感关系?
黑板上写着:爱
2.听录音并思考:
听一听,在表达父子感情的单词下面划线。
3.学生们互相交流,随意展示文章。
第二,读“种花赏花”,深切感受父子情。
1.感受“孩子爱父亲”,学习自然的第2和第3段。
(1)把握“唯上,顾不上,忙得不可开交,形形色色”的朗读来实现儿子爱父亲。
(2)阅读第2段和第3段后,创设情景并想象练习。
当他离开时,他的儿子看起来好像。
2.感受“父亲爱儿子”,学习自然的第4和第5段。
(1)大声说出第4段的名字。其余的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2)交流后用音乐朗读。
(3)展示空白来引导你的背部。
当春天来临时,我儿子种的花来自春风,这些花出来吸引人。
(4)看图片,练习说
高尔基欣赏他儿子种的花。他会怎么想?
(5)大声朗读《自然》的第五段,体会父爱子、思念子、看花如看子的感受。
第三,读“写一封信教一个孩子”,感受信的内涵。
1.教师声明:
高尔基对他儿子的爱只是一种父亲的爱吗?不,他扩展了这份爱,让它变得越来越广泛。
请读一读这位伟大作家写给他儿子的信,感受他父亲的善意和崇高的伟大。
2、布置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中的交流给哪个句子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告诉我们你对现实的看法。您也可以灵活使用收集的数据。
(2)如有困难,应在小组中提出,讨论解决。
3、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沟通并消除疑虑。
(1)美丽的东西——可以是花,给人快乐、奉献、帮助、关怀等的东西。
(2)当院子里的花被清楚地种下时,它们是如何把花留在“岛上”的?
(父亲认为花让更多的人留在了岛上,不仅仅是他。)
(3)“给予”总是比“接受”更快乐
“给予”:给予,原文指的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
“拿着”:拿着,指给别人拿。
建议: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总是想到什么?你是什么样的人?
(帮助他人对社会有益。生活的幸福在于给予。)
请联系现实,明确地说“给予”总是比“接受”更快乐。
5.情境阅读指导(父亲来信和儿子来信阅读的闪现)
6.反向引导选择(自由选择几个自然段)
7、选择练习
A.代表高尔基的儿子写一封回信。
B.反馈《“给”永远比“拿”"愉快》
《你快乐,我也快乐》
写一两个最经典的句子来表达你的感受并做书签。
四、课外延伸,实践体验。
像高尔基的儿子一样,做一些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事情,并写下你做这件事的时候和之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