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做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同路人、开拓者
高校里有这样一群人,陪伴着青年学生成长,引导他们前进。他们是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同路人”;他们打开了线上线下的界限,整合了课后资源,为青年学生插上了信仰的翅膀,用中国梦唤醒了他们的青春梦想,从而成为大学生前进的“先行者”。他们是大学辅导员。
近日,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2020年十大“最美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
做青年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
自2020年1月23日起,燕山大学辅导员王致力于肺炎的防控工作,负责汇总4913名学生的疫情防控资料。170天,597份文件,62万人次,410万条信息记录了她的抗疫信息。由于连续作战,王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防疫和控制中度过了最艰难的一个月,躺在床上痛得厉害。
武汉,一个河城,已经成为新冠肺炎肺炎流行风暴的中心。武汉理工大学的辅导员今敏一直在保护他的学生。当感染非典的学生最无助的时候,今敏协调各种资源保护学生的生命。
这次艰巨的疫情防控,既是一次大考验,也是一次大教训。辅导员很清楚危机时刻,教育不应该缺席。
天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辅导员张嘉玮从讲述好战的“流行病”故事开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他用“云班会、云党日”来讲中国的制度优势和大国作用,让青年学生增强“四个自信”。
华中农业大学辅导员祝新带领团队在武汉“闭关锁国”的76天里,每天画一幅画,并配以76本《武汉大学学生抗疫图谱》抚慰学生心灵,推送《疫情之下不当看客》等16篇网文,引导学生深切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她还开设了网络专栏《我是战争流行病的记录者》,广泛收集学生作品,鼓励学生通过听、说、演、唱来讲述“逆行者”的故事。
做青年学生成长的“同路人”
“大学生在哪里,辅导员在那里。学生成长需要的是我要提供的。”这是云南大学辅导员Dani坚持了八年的信条。
这是几乎每个大学辅导员的信条。在互联网成为大学生重要信息来源的今天,辅导员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立德庶人不仅要坚定地站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还要把思想政治课延伸到课堂之外。一定要利用好网络育人,让学生成为心中有梦想,眼中有光,脚下有路的时代新人。”杭州师范大学辅导员钱山开设“网络实践”思想政治课,以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和直播为载体,组织学生参观井冈山、西柏坡、韶山等红色革命圣地。
钱山的做法与很多辅导员的做法不谋而合。
“11年来,从博客、BBS论坛到微博、微信、直播、短视频,无论网络教育的载体如何变化,有一点对我来说不变的就是利用网络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华中农业大学的祝新说。在过去的11年里,她写了440多篇网络文章,访问量达数千万。她的选题与时代和校园热点密切相关,个性鲜明。她被称为“新”式,得到了广泛的转发和好评。《公交车上让座的那些事儿》等文章直接指向学生热点话题,引领学生舆论领域。
当然,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线上功夫,更是线下实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想法变成陈述,把陈述变成实践。
xi交通大学辅导员库莱西易卜拉欣(Kulaixi Ibrahim)为少数民族学生打造互联网“同心圆”模式,在少数民族学生中推广“知百师”、“读百经”、“听百篇报道”、“参与百项活动”,引导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具有深厚创新底蕴的校园文化,打造境界高雅、开放包容、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精神高地。她还善于利用青年话语系统,把真理包装成“小清新”,把国家政策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变成身边的故事。以诚增进了解,加强交流与交流,为各族留学人员搭建温暖的精神港湾。
做青年学生前行的“开路人”
把爱融入行为,用爱传播信仰,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的法宝。
西南政法大学的简敏做了22年辅导员,坚持每天和学生谈话,1400多人次,总共500多个小时。她让厌倦了自杀和网瘾的学生回到教室;将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学生带回家中进行调养;邀请留在学校的贫困生在家过年.
沈阳工业大学的李青山是一位热爱“参观”和“聊天”的辅导员。家访在他的工作中很常见。李青山高校中农村学生占很大比例,困难学生问题突出。通过家访,李青山向80多个困难家庭送去了温暖,帮助30多名“双困”学生成功脱困。他还谈到了30多名问题学生的心声。
在很多辅导员眼里,优质陪伴学生是他们的追求和使命。就像达尼说的,“辅导员工作的价值不能只用努力来衡量。辅导员之所以值得尊重和认可,是因为他们的专业性。"
一批专家型辅导员成长起来了,他们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积累,帮助青年大学生实现梦想,引导他们成长。
“刘导,我们夺冠了!”哈尔滨工程大学辅导员刘铁(音译)很高兴看到学生黄杰在赢得国际水下机器人竞赛后发来的信息。对于一直与学生抗争的刘铁来说,“有什么比充满幸福的学生的笑脸更能让他的成就感爆棚?”
通过比赛,刘铁探索出了一条培养人才的道路。他深知世界正在经历百年不遇的巨变,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的水声人才,把学生的个人理想与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是他的使命。
高校辅导员工作繁忙繁琐,压力巨大,但很多辅导员都做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因为很多辅导员都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一份用灵魂陪伴心灵,用灵魂感染灵魂,用青春点燃青春的事业。(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范)
(编辑:郝、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