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些大学生为什么漂亮
奋斗的青春最美,奋斗的青春最意气风发,勇敢的青春最强大。
近日,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2020年“最美大学生”。包括赵东、倪洁和崔屹在内的十名大学生被评为2020年“最美丽的大学生”。让我们走近他们,看看这10位大学生如何以最美好的姿态拥抱青春,如何以青春的名义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用无畏和担当传递无私温暖
2019年3月10日晚,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华江校区,一名学生崔屹和一名同学梁潇在晚自习后一起回到宿舍。
没想到陆羽那两个混混竟然持刀行凶。为了让学生避开凶手,崔翻译成用八把刀挡住。即使我失血过多,我还是担心梁潇:“你们谁来帮她止血,我憋不住了。”
通常一个连耳洞都痛哭的女生,面对混混毫无畏惧:“我是军人的孩子。我只知道,如果我不冲上去,她可能会死。”
余婷婷是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的一名学生,她肩负着照顾生病的养父和在逆境中养家糊口的重任。
2018年,收到学校录取通知书后,余婷婷决定和养父一起上学。在100元租了一套月租不到10平米的出租屋后,余婷婷开始了学校、出租屋和医院的“3.1”生活。
当别人睡着的时候,她还在读书,不仅学习没有落后,余婷婷还参加了学校的慈善团体和校外志愿者的爱心团队,帮助留守儿童做作业,传递爱心。
COVID-19爆发肺炎期间,北航飞行学院本科生余汉明在武汉,报名成为“志愿服务与关爱行动”社区志愿者。写下居民的信息和需求,在各个点购买生活用品,送到居民楼。他一直战斗到午夜。
从志愿者到居民口中的“余师傅”,余汉明用他的责任汇聚成一股暖春,温暖着武汉,温暖着大家。
在战疫前线发扬拼搏精神
去还是留?2020年1月22日,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8级博士生赵东在完成最后一个门诊后原定回国,听说COVID-19肺炎具有“人传人”的特点,退回火车票留韩。“更重要的是在危险的时候陪伴病人”!
赵东主动去光谷校区与科室老师一起接诊治疗新冠肺炎肺炎危重患者。120多个日日夜夜,赵东忘了时间,奋战在前线。
有一半时间,赵东还为武汉两个社区的200多名偏远社区居民提供在线医疗咨询服务,社区居民在网上亲切地称赵东为“小昭医生”。
当赵东全力以赴走在第一线时,南京医科大学2018级博士生倪洁于2月13日随江苏医疗队援建湖北来到武汉。
“让我试试,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这是倪洁的口头禅。厚重口罩下头晕胸闷,裙子出汗,手脱皮,护目镜导致眼睛周围结疤。
然而,“我很高兴看到病人在治疗后转向安全。我们此行的目的是让患者健康地走出医院,回归平静的生活。”倪洁说。
倪洁和赵东在一线作战,2015年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单思思在后方实验室攻坚。她说:“如果你早一秒钟拿到抗体,你就能更好地战胜新冠肺炎肺炎。”
抗体的产生,抗体功能的检测,动物实验,重复实验操作上千次,基本上一天24小时。在无数次失败后,单思思和他的团队成员分析了病毒-蛋白质结合的关键结构,并成功分离和评价了200多种抗SARS-CoV-2单克隆抗体及其编码基因。目前已经进行了动物实验,然后进行人体临床试验。
“我想从实验室里得到更多的研究成果!”单思思还是stru
他放弃了所有的周末和假期,每天在实验室里挣扎十几个小时,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基于雅可比-里兹法的旋转结构振动和声辐射理论。
经过长期深入研究,导师李带领团队研究的方法已初步应用于我国某水下设备方案设计阶段的振动噪声快速仿真评估,为舰船设备论证和决策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为国防自主创新助力。
李学海,在西藏服役。文健来自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1701班。2014年入学,2015年入伍,用笔参军,志愿去西藏服役。
那一年,国际风云突变。文健接到了冲向边境的命令,他接受了在前线守卫国旗的任务。接到指令后,写遗书,携带实弹,准备上战场。
三十多天三十夜,他和战友们奔赴前线,在边境撑腰,守护国旗,保卫祖国,寸土不让。
高原上冷风冷,沙漠里酷热难耐。2016年夏天,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2019届研究生刘带领8名学生来到了沙漠,那里远比想象中更加荒凉和贫穷。白天防沙,对抗烈日,谨防沙尘暴,晚上只住临时帐篷。
经过五年的治沙,步伐从未停止。在治沙过程中,刘还提出了梭梭嫁接经济作物治沙循环新模式,将肉苁蓉种植与防风固沙相结合,既能防风固沙,又能取得经济效益。
刘是上海交通大学第21届研究生教育集团成员。在云南洱海,刘传授知识,帮助困难学生,被当地人称为“半闸老师”(半闸在当地语言中的意思是“可靠和有能力”)。
和刘一样,2019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沙立也是教育集团的一员。生前在广西龙胜自治县龙胜小学任教。
在“龙胜一对一”爱心助学项目中,她主动要求去最偏远的三门镇。从县城到来访学生的家很远,开车需要一个半小时,加上在崎岖的山路上徒步两个小时。在同学和队友眼里,她成了勇敢又敬业的“沙姐姐”。
现在,沙莉已经把她宝贵的生命留在了她奋斗过的土地上,但她的事迹鼓励了更多的青年学生参加这次“青年接力”,投身于西部地区的建设,为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出贡献。(杨威金浩天)
(编辑:孙静、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