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资讯分享

云南民族大学:双语志愿服务打造美好生活

作者: 2021-05-18 浏览:

原标题:云南民族大学:双语志愿服务创造美好生活

“您好,有什么事吗?”“我想买一件衬衫和一条裤子?”“你想要什么款式和颜色?”"我想要一件白大衣和一条黑裤子."“请稍等。我马上给你选。”“谢谢你的帮助。”。

夜幕降临,在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浪镇耿安村,村民们和志愿大学生一起,一字一句地朗读着简单常用的普通话。那些模拟的问路、求医、吃饭的对话场景,让村民们充满了兴趣。他们不停地问大学老师这个问那个,学习热情很高,气氛很活跃。其中年龄最大的70-80岁,最小的67岁。

“无论你去哪个村,参加学习的村民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现场教学不得不从室内转移到室外。”云南民族大学团委副书记李春亭说。

2016年,云南民族大学组建双语志愿者服务团队。每年寒暑假期间,组成小团队,前往云南11个人口较少民族和“直通民族”,进行政策公告,推广汉语和民间两种语言的普通话。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三年级学生李秋娇参加过三次志愿服务,她是学习普通话的受益者。

李秋娇的老家在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边境的一个小山村。八岁之前,她在村里上小学。当时村里大多数人不会说普通话,大人小孩都讲拉祜语。后来她去县城读书,发现同学都在说普通话,渐渐习惯了,越说越好。大学时她是主持人,参加演讲比赛,获奖。

2019年以来,李秋娇跟随志愿服务队三次到拉祜族居住的山区乡镇,用拉祜族语言和汉语向拉祜族同胞宣讲国家政策,解读他们不懂的东西。让他们在听得懂的同时学会说普通话。

“少数民族学生熟悉母语,这是开展双语志愿服务和教学实践的优势。”李春亭说。

民族文化研究所是云南民族大学的教学部门之一,成立于1956年。是云南民族大学最有特色、最有深度的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包括汉族、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藏族等14个民族,设有13个语言文学方向。是全国高校少数民族语言专业最多的学院。

志愿服务队以民族文化研究所师生为主,通过设立夏(冬)营、火塘夜校、全国通用语言夜校、梦想班等方式,帮助村里的扶贫队翻译民族语言,宣讲扶贫、环保、禁毒、预防艾滋病等政策。为了让村民学习普通话,志愿者精心设计了制作课件、音像、模拟自我介绍、问路、购物、住宿、医疗、就餐等语言场景等教学方法;围着壁炉跳民舞,唱民谣;教村民安装“语言扶贫”App,让他们学会使用普通话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学习普通话。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志愿者将新冠肺炎疫情的每日报告翻译成国家语言,并通过乡村扬声器播放。

志愿者的到来受到了村干部和村民的欢迎,他们评论说,志愿者教的课“及时、生动、脚踏实地,还想听”。

普洱市澜沧县大山乡村民余(化名)告诉大学生志愿者齐,他之前去过外省工作,因为普通话说得不太好,很难与人交流,什么都买不到,去医院也不知道医生怎么说。自从志愿者用手机教他学习普通话后,他的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连续三年带学生到蓟县志愿服务的李春亭发现,很多村民因为学会了普通话,开始了解中学的招生政策;有些村的村民第一次见到大学生。大学生的活力和丰富的知识改变了一些村民不让孩子上初中高中的观念。“志愿服务提高了当地人民对子女教育的关注,并加强了当地的控制。”李春亭说。

不仅是当地村民受益于志愿服务,大学生在生活和民族乡调查中也被各民族深厚的文化所震惊。

2020年夏天,李秋娇和同学在孟连县那云镇赫雅组为拉祜族同胞进行拉祜族语言和汉语培训。在谈环保话题时,一位村民说《牡帕密帕》(拉祜族长诗创造神话,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注),拉祜族先民,

“村民智慧的诠释让我们意识到,各民族一直在用自己的文化和信仰保护自然。他们对自然、文化和一切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值得学习。”李秋娇说。

截至目前,云南民族大学双语志愿服务在云南1284个村开展了2568次志愿服务,志愿者5249人,历时近4万小时,惠及5万多人。2020年、2021年,该项目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工程竞赛银奖、铜奖,被教育部评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工程。2020年,云南民族大学团委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目前,学校已将《民汉双语志愿服务》课程纳入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培养计划,引导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服务李春亭说。(记者张文岭)

(编辑:郝)

THE END

相关资讯

欧陆平台-网站|首页
国际古地理学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立
今日开笔!陕师大连续16年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四川高校外籍师生走进“彩灯之乡”自贡制作传统宫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