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双减”必须与“双增”对接。
今年夏天,最引人注目、最有影响力、最轰动的事情就是“双减”政策的颁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首先,它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要求对作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定和设计,让孩子尽可能在学校完成作业,不再给家长布置作业,孩子也不能自己批改作业。二是减轻校外培训负担。要求所有机构不得占用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进行学科培训,要求所有学科教育机构不得上市。
“双减”政策的出台,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和热烈的讨论,总体来说,赢得了很多家长的支持和拥护。有学者认为,“双减”政策的出台,重新强调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公共属性,同时强化了学校的主体地位,教育的主体地位回归学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家长的教育经济和精神负担。也为更健康、更科学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然而,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当地的教育领导、教师和家长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有些家长不得不让孩子退出原本报的培训班,他们不知所措。学校如何开展“延时”教育?如何计算教师的工作量?增加报酬?谁来控制科学性和有效性?家长信任学校吗?如果父母打算带孩子回家自学或自我辅导,或者找人辅导,该怎么办?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会带来新的问题,而不变的总是变化。
“双增”必然伴随着“双减”,必须紧紧跟随。
一是教师和家长责任感的增强,二是教师和家长“教育能力”的增强。
对于家长来说,让学生在校学习两个小时无疑是更有利的,但是学生在学校做什么,怎么做,需要所有一线教育领导和老师认真研究。理论上讲,教师工作量的增加,不事先处理,真的很难接受。毕竟,教师也应该受到劳动法和其他法律的保护。因此,各级政府迅速制定配套政策势在必行。
即使有些老师不理解甚至顶撞,学校也要积极引导,循序渐进地处理。如果我们做好了好事,就不会辜负国家的厚望。应急预案之一是在学校现有师资和资源的基础上形成必要的辅导方案,尽可能避免学科内的重复劳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也可以引导大学生尤其是师范类大学生到学校实习,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育主体回归学校,不是学校更好,老师更轻松,而是责任更大,任务更多。认识到这一点,对做好学校辅导工作非常重要。
父母的责任感也增强了。既然不允许增加学生负担,甚至不给学生留作业,那家长就没事干了吗?学生在家应该做什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些问题不会有简单的答案,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因此,对于家长来说,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利用好学生的闲暇时间,让他们实现更健康、更全面的发展。
其实“教育能量”可以理解为“教育能量”或“教育能力”。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我们的教师并不缺乏专业知识,甚至有更扎实的基本功。其实教育就是解决两个基本问题或者完成两个基本任务:第一,“教什么”?二、“如何教”?前者我们做得很好,后者有很多缺点。就像优秀的运动员不一定是好教练,有中文专业的老师或者语言能力强的老师也不一定能把中文教好。其他学科也一样。
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该如何教学?什么是高效课堂教学?学生应该做什么样的作业?我应该安排什么样的作业?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改变吗?如何改变?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浅学为“深学”?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如何更好地把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联系起来?初中教育如何做好“导流”?“声东击西”的依据是什么?新高考对学生“核心素养”有什么要求?教师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新的责任?这是教师“教育能力”必须增加的。
充分挖掘教师的教育潜能,最大限度地塑造每个学生,是一个教师永远不会改变的“教育能力”。
看看父母。中国父母几乎最爱孩子,但往往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生活的知识主要是父母传授的。学会生活,珍惜生命,比学习成绩好更重要。
增加父母的“教育能力”意味着父母要:监督,但不要一直陪伴;理解,但不要总是加压;提示,但不要总是比较;讲道理,但不唠叨;沟通,但不要总是强势;帮忙,但不要总是越位。什么时候能做到以下几点,父母的责任就履行了:以朋友的身份加强沟通;加强作为长者的关怀;加强营养作为物流;作为学者加强推理。
教育是“百年大计”。没有责任和技能,怎么可能成功?要让学生好好成长,老师和家长都要再成长!(宋)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心理学教授)
(编辑: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