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9日电9月5日,第十六届东京残奥会圆满落幕。在残奥会上,浙江庶人大学管理学院2020级学生姚村获得了自己的第一枚残奥会金牌,这也成为浙江庶人大学历史上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8月27日,在男女混合4X50自由泳接力20分决赛中,中国队以2分15秒49的成绩夺得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为中国代表团夺得东京残奥会第7枚金牌。来自慈溪的游泳运动员姚村作为接力队成员参加了预赛。按照残奥会的赛制,姚村还获得了一枚金牌。
此外,姚村还参加了女子S5 100m米和200米自由泳以及S5 50m米蝶泳,并在女子100米蛙泳SB4决赛中获得了一枚珍贵的铜牌。
1997年,年轻的姚村被诊断为先天性脑膜膨出。虽然她被剥夺了行走的权利,但这并没有阻止她追求自己的梦想。12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姚娟在母亲的鼓励下爱上了水,开始了她的游泳之旅。“游泳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我以前很内向。游泳使我逐渐变得快乐起来。我每天和队员一起训练,生活充实而快乐。”姚说道。
东京残奥会是姚村第二次参加奥运会。在此之前,姚村积极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在残疾人游泳锦标赛、残奥会、残奥会上取得了无数成绩。闪亮的成绩单背后往往是刻苦的训练和长期的坚持。这个1997年的梦中女孩,走在游泳的路上,并不容易。
由于身体原因,游泳时需要严格控制吃水深度和行进路线。为了游得更好更快,每天早上,姚赞雷都会出现在游泳池里一动不动,不停地练习。她会时不时地默默地振作起来。“这样,50米一组一组的分组训练就不会觉得那么累了。”。
为了备战东京残奥会,姚村在主项上从自由泳改为蛙泳,每天训练5个小时左右,在蛙泳上日复一日地努力,琢磨细节,提高动作。刻苦的训练使她在女子SB4 100m米蛙泳比赛中成功取得突破。从里约残奥会第八名到现在的领奖台,姚村弥补了遗憾,拿到了自己的第一枚残奥会奖牌。姚存说,一路走来他很幸运,他的成功离不开教练的努力。他还感谢老师、领导、学校和当地残联的支持。
作为浙江庶人大学管理学院2020级的一名学生,经过紧张的训练和比赛,姚村并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所以学校为她量身定制了学习计划,帮助她圆梦残奥会。回国后,等待姚村的“挑战”还有很多。对她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收拾好心情,为下一届全国残运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被问及返校后最想做什么时,姚娟满怀期待地说:“听说学校杨汛桥校区新建了一个游泳池。比赛结束后,你必须去游泳池进行一次有趣的旅行。”姚的脸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乐观而自信。
(编辑: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