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现在,已经五年了。五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生了哪些变化?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大学生有多满意?
12月7日,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魏世强表示,五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中得到加强,在创新中得到发展,格局发生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
魏世强指出,五年来,教育部牢牢把握用Xi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条主线,统筹谋划、统筹推进。印发了教材工作指南,由各科和各学科推广,涵盖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创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国37所重点马科院将Xi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作为必修课。
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学生进入自己的思想。那么,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满意度如何呢?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据了解,五年来,教育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打造课程、科研、实践、文化“十大教育体系”。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选择8个省(区、市)、25所高校、92个院系开展试点工作,引导各地高校聚焦育人成效、有的放矢。
“截至今年9月,全国高校有专兼职辅导员21.87万人,比2017年增加7万人,师生比13336.0171。调查显示,约95%的学生对辅导员等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感到满意。”魏世强说。
魏世强说,五年来,高校探索形成了一批可转化、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培育建设了400个思想政治工作优秀项目。根据2021年的相关调查,90%以上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表示满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五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调查显示,99.4%的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极强,是中国人民最可信赖的中坚力量’。广大学生爱党、爱国、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听党话、走党的道路的决心更加坚定,制度自信进一步增强。”魏世强说。
课程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大学生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于一体。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吴石星表示,教育部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双一流”建设评估、本科教学评估、学科评估、专业认证、“双高计划”评估、教学成果奖评估等。构建了多维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立了由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努力、教务部门领导、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部门协同推进的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格局。
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卫生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宋凌云
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晓华表示,师德师风落实情况是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师德表现是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聘、考评奖励、聘期考核、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从而严格考核师德师风,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黄晓华透露,目前,教育部正在研发《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叶雨婷
(编辑: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