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山里的魔法教室》
“魔法云教室”深深吸引着山里的孩子。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对于湖北省恩施市八角洞乡白果树小学六年级女生肖艺欣来说,“魔法云教室”就像一道彩虹,为她的生活增添了多彩的色彩。
萧一欣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和她的祖父母住在一起。上个秋季学期,每周四和同学一起走进“魔法教室”,跟着屏幕上的志愿老师学习葫芦娃、乐谱、练习音阶。
当她放学回家感到孤独时,她会坐在高处玩葫芦。学期结束后,她学会了玩《牧童谣》101《小夜曲》。当她把它展示给老师和同学时,她弹得熟练、自信、大方。
美术课、书法课、信息课、科学课、生理健康课.自2009年12月起,武汉大学大山公益会魔法教室已建成“魔法教室”47个,招募志愿者5837人,覆盖湖北、四川、吉林、云南、重庆五省11000多名农村小学生。
为山村孩子建一间“梦想教室”
“你来这里一年,一定要为山里的孩子做点什么。”这是2009年9月武汉大学“大学生西部志愿服务”恩施项目组组长赵树英最简单的想法。
她和三位同学一起走访当地农村小学时,发现学校操场干净整洁,教学楼、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系统都很漂亮,学校基础设施的发展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希望工程”在当地实施了20年,农村小学的硬件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他们还缺什么?细心的大学生发现,说到画画,有的孩子只画一个大西瓜,说父母在外面打工,回来就可以买西瓜。说到毕业后的梦想,大多数孩子的回答都是“出去打工”。
捧着孩子们的画,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对于正在上小学的孩子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对梦想无限憧憬的时代。
这群大学生集思广益,为学校的孩子们搭建了一个“魔法教室”,将文化体育活动和课外阅读融为一体,招募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互动教学,涉及音乐、艺术、体育和心理陪伴。他们认为“艺术可以让孩子在刚接受教育的时候,感受到人性最本真、最美好的一面。帮助孩子发展爱好,敢于梦想。”
这一想法得到了武汉大学团委的支持,校园内招募组建了第一支志愿者队伍,名为“梦想绽放”。
“魔法教室”由网络多媒体设施、音美艺术教育设备和文化图书资源三部分组成,每部分计划投入3.5万元以上。志愿者面临的第一件事是财务挑战。
“我们走进市长和局长办公室咨询政策,敲开企业家的门借钱。”起初,赵树英和志愿者四处募捐,但没有结果。有些人甚至不明白“音乐艺术教育只是偏远山区的奢侈梦想,你要现实一点”。
当年10月,一则事件消息让团队成员大放异彩:首届联想青年公益创业大赛即将举办,“全国十大项目可各获得10万元赞助”。团队立即开始筹备,以“山中魔法教室”项目报名参赛,通过层层角逐,从全国一万多个公益项目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大赛一等奖。
志愿者们还利用武汉大学樱花节设计了“樱花明信片”,并组织了义卖活动。一位在恩施经营文具的企业家得知此事后,感动万分。他自愿捐赠了一批文具和一万多元现金。“这些大学生要做这么大的事,还要带10万元的启动资金。我真的很佩服他们。”
恩施市委办公室工作人员也帮助多方协调,为项目匹配10万元;同时,联系市教育局,协调人事关系
12月,第一间“魔法教室”在恩施市屯堡乡车坝小学试点启动。随后两年间,“魔法教室”逐渐走进恩施市下辖的7所乡村小学。为用好每一分钱,志愿者购买物料时常常对比10多家店铺。“魔法教室”时任项目部部长尹雪记得,一次,一位五金店老板娘直接免去了一些小物件的费用,“我在家长会上听说过你们,是来免费教娃娃们的,不能收你们的钱。”
志愿者为“魔法教室”设计开发了“海洋之心”“彩云间”“魔法生花”3套装饰模板。暖色调的墙面、一整面墙的镜子、钢琴、电脑、投影仪、绘画本、写满所有孩子梦想的许愿瓶……这里设备齐全、漂亮温馨,成为孩子们“最渴望去的地方”。
12年接力打造“魔法课堂”
“魔法教室”运营之初,团队成员通过联络湖北民族大学、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等当地高校招募本土大学生志愿者,安排他们每周为孩子们上课。
在武汉大学教育学、国学等专业教授的指导下,“梦想花开”团队开发出科学、人文、生理卫生三大主题课程,不仅涵盖历史文化、天文地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技能才艺,比如画画、唱歌、珠算等。同时,团队邀请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专家带来成长励志课和心理培训课。
在武汉大学,朱俊勇教授的“性与健康”是一门受欢迎的课程。在“梦想花开”团队的邀请下,朱俊勇带领志愿者,根据几所小学孩子们的年龄段量身定制生理健康课程,介绍人体构造,帮助树立性别意识,增加自我保护与心理健康知识。
在恩施市三岔乡中心小学,志愿者刘裕偶然发现了学生李晓倩的绘画才能,于是鼓励她培养成特长。李晓倩时常用课余时间画画,支教结束后,刘裕常常收到晓倩发来的作品。
从恩施市起步,随着“魔法教室”运营渐稳,“梦想花开”团队将之扩散到湖北孝感、十堰、咸宁等地以及四川、吉林等省份。
在四川省简阳市平息乡清水村活动中心,武汉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彭野帮孩子们建立音标体系,教他们拼读单词,在他的鼓励下,平日里最爱捣蛋的留级生小马在音标课的小测试上取得了第一名。
在另一所乡村小学,志愿者们遇到一名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他平时不爱说话,大家就经常和他一起打篮球。生物课上,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带孩子们认识“酶”,提问时突然发现,这名学生的手举了起来,虽然支支吾吾的,但回答得很好,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群大学生还开拓了暑期游学营,带孩子们登上黄鹤楼、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游览武大校园,和武大教授对话、与武大附小的学生交流……数年来,202名乡村贫困学子游学武汉。有的孩子和武大教授约定:“我以后要来武汉大学上学,请您做我的导师。”
武汉大学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李燃从小就得到过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他希望回馈和传递爱,大一就加入了“大山里的魔法教室”公益协会。在湖北省博物馆带孩子们游学时,听到有学生说喜欢历史,李燃送给他一本青少年版《资治通鉴》,鼓励他“向历史学家看齐”。
让梦想的光芒照进大山深处
今年“双11”,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大三学生陈泳旭在摄像头前,为100多公里外的孝感市大悟县何店村小学的学生讲授“魔法教室”心理健康课——《我是不一样的风景》。陈泳旭教孩子们不要被自身缺点所局限,要认识自己的亮点,通过调整心态,将自身优势最大化发掘展现。
这是何店村小学“魔法教室”之“魔法云课堂”本学期第六周的课程。
由于大学生志愿者在时间上无法匹配小学教学需求,2016年,“魔法云课堂”诞生。团队在武汉的高校广泛招募志愿者,组织他们进行培训和试讲,并通过视频远程授课。
团队与建有“魔法教室”的合作小学沟通确定整个学期的课表,及时安装设备,提前邮寄教学材料。孩子们按课表到“魔法教室”上课,由当地老师帮忙调试设备、管理课堂纪律。
为了让志愿者和孩子们提前熟悉彼此,“魔法云课堂”设置课前破冰环节;制订动态座位表,一对一线上辅导每名学生;课上课下多互动,增强趣味性和联系感;团队记录所有人的学习成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隔着屏幕,陈泳旭也感觉到,这群大山里的孩子从最初的腼腆羞涩到人人踊跃发言,“越来越阳光”。
通过在“魔法教室”旁观“云课堂”,志愿者的敬业精神与孩子们的成长被白果树小学校长王莉看在眼里,“这群大学生做事让人佩服,一旦课程出现瑕疵立即调整,力求提高。”
“希望你们可以下次再来,我快要毕业了,希望你们可以记得我。”学期结束,白果树小学一名学生写下纸条,塞给志愿者、武汉大学研究生陆泽宇。这张纸条,被陆泽宇珍藏在自己的相册里。
迄今为止,项目组有10所小学开通“魔法云教室”。眼下,“梦想花开”团队致力于精心打磨教案,录制适合小学生的精品课程,惠及更多乡村小学生。
12年来,这份公益梦每年吸引着近百名新成员加入。离任的志愿者则继续关心着“魔法教室”和孩子们,或争取物资,或寻求合作、出谋划策。
源于大学期间从事“魔法教室”涵养的公益情怀,赵书影2012年硕士毕业后,选择了入职一家公益基金会。其间,她一直从事未成年人守护和青少年成长相关工作,发挥科技向善的力量,通过公益解决社会问题。
在云南工作时,她认识了一名女生,家庭极为贫困,一度面临失学。赵书影资助她念高中直到大学毕业。“魔法教室”10周年返校庆祝会上,赵书影说:“孩子们带给我的,远远比我带给孩子们的要多,他们让我成长,找到了更有价值的事情,收获了幸福感。”
孟令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