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年的目标实现了吗?不要让“自我限制”妨碍你。
听起来像是自我克制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好像在游戏开始前就已经恐吓自己了。其实,自我约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
——————————
2021年即将结束。你还记得年初设定的目标吗?你会不会着急对我说:“只剩不到一个月了,太晚了!”
最近遇到一个高中生也是类似的情况。那是高三,月考刚刚结束。肖恩,一个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的学生,向我寻求建议。他说自己成绩退步了,真没天赋,太傻了!不管你怎么努力,都没用。我知道他已经瞄准了远处的一所985大学,我问他:“你以为高考主要是人才吗?取得好成绩有什么要求?”他想了一下说:“如果只说高考,我觉得结果是30%天赋,40%努力,20%状态,10%环境。”我说:“是的,天赋不是决定性因素,努力更重要。”
没想到,肖恩并不喜欢为此烦恼:“现在他已经高三了,有天赋的学生也在努力学习,所以我更赶不上他了……”然后他开始仔细列出月考排在他前面的同学,这个有多聪明,那个有多勤奋,怎么早起,被称为宿舍的“滚蛋王”.说着说着,他的语气变得越来越愤怒,越来越不甘心,手里的笔记本都被强行抓住了。
的确,可能有很多朋友在努力中遇到过类似肖恩的情况:愿景美好,但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目标深远,障碍太多,无从下手.当你担心这些问题,强烈怀疑自己的时候,那你就要好好想想了。这是“自限性”吗?你有没有在尽力之前就开始担心“我不行”?
自我限制是一个人预先为可能的失败设置障碍的行为。比如肖恩,首先针对“下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失败结果,设计了“我没有天赋”、“对手有天赋,努力”等障碍。
心理学上,自我设限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行为自我设限、表白自我设限和奉承他人。
行为自我限制是指用实际行动阻碍目标进程,如故意拖延、主动放弃尝试机会等。自称自我限制,意味着他没有减少努力,而是公开表示自己处于劣势。比如一个参加比赛的同学,经常找个人抱怨,说自己能力不足,成绩太差,比赛成绩堪忧,但并没有缩短练习时间,还在认真准备比赛。称赞他人是指通过帮助或想象给予竞争对手额外的优势,比如为他们提供信息,或者认为他们比肖恩更有才华、更努力。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给自己设限呢?
听起来像是自我克制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好像在游戏开始前就已经恐吓自己了。其实,自我约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我们很容易因为表现不好而担心损害自己的形象,所以我们在成功的路上设置和想象障碍,这样我们才能更自信地处理失败的结果:我失败是因为别人,是因为环境的不可抗力。自我限制可以避免因失败而损害自我价值,从而保护我们的价值感。
从科学家的跳蚤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自我限制的意义。跳蚤是昆虫界的跳跃冠军,可以跳到一百倍的高度。科学家把跳蚤放在玻璃瓶里。——个玻璃瓶的高度是跳蚤容易跳出来的高度。然后科学家把一个玻璃板放在玻璃瓶口上。跳蚤没有发现任何障碍物,但当它们跳起来时,它们会撞到玻璃板上,反复尝试后就是这种情况。所以跳蚤只能跳到更低的高度,以免受到伤害。
然后,科学家们不断降低玻璃瓶的高度,最后跳蚤干脆不跳了,因为如果它们不跳,就不会痛。这时,即使科学家把玻璃盘子拿掉,这位跳跃冠军也不会再蹦了。
人类也是如此,因为害怕不好的结果而干脆“躺平”。为了保持高智商和高能力的形象,保护自己的价值感,他们给自己加了一块无形的“玻璃板”。在对失败的恐惧中,他们停止了挖掘自己的潜力和提升自己的技能。
当然,自我约束并不一定会导致绝对的失败,甚至不会带来缓解焦虑的短期好处。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思维方式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策略,也会带来很多弊端,比如拖沓,缺乏控制,影响自身技能的提升。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设置极限,或者身边有人在设置极限时,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要唤醒自我意识,发现自我限制的策略和具体表现。意识到你正在享受自我限制的优点和缺点。
有些人,尤其是那些采取自我限制的索取策略的人,并没有真正放弃,比如说,谈一天收到三封拒绝信的研究。
生,却丝毫没有停止文献阅读与论文修改的进程;抱怨着遭遇清北名校生的求职季毕业生,其实已经手握多个Offer……他们其实很享受自我设限带来成就感满满的惊喜结果与身边人羡慕而赞许的目光,不会有强烈的改变意愿。但如果你是一位行为式自我设限者,比如觉得作业太多,干脆摆烂摊不做;觉得工作任务太多而沉迷刷手机,拖到最后一刻再草草了事;觉得比赛对手强大干脆不报名参赛……这说明自我设限已经严重影响到你的生活与情绪,假如你很想改变这种境况,可以尝试以下建议:
试着从积极的视角看自己,相信人具有发展潜能,发掘和运用自己的资源——请记住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数学博士和奥运会冠军,有多少人会觉得这两个身份可以集于一身呢?东京奥运会女子公路自行车比赛中,为奥地利夺下125年来第一枚自行车奥运会金牌的,是一位没有教练和专业团队的数学博士安娜。在这137公里的赛道上,有1/3的选手没能完成比赛,而安娜利用数学专长,提前计算和规划何时完成多少公里、需要补充多少食物,甚至研究了东京的天气并制作了热适应过程图,分析身体的机能反应……只要瞄准了想去的方向,怀有自信与乐观的态度,我们就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达成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这里也分享一个操作性强的方法,叫“我负责”。在完成目标任务的过程中,为自己设置阻碍的人,其实心里也会感到不舒服,他们往往不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是自我力量较弱的表现。完形治疗学派的创始人皮尔斯曾提出过一种观点:“一个人只要愿意去作选择,而且愿意为选择负责,这个人的心理就健康了。”
他设计了“我负责”的心理治疗方法,让来访者讲述自己的行为、感受时,后面都加上“我为我的……负责”,比如“我为我的计划负责”“我为我的无聊负责”“我为我浪费时间的行为负责”……这种看似机械的方法很管用,它促使人们不断反思,逐渐对自己的想法、情绪和行为等负起责任,开始设计方法为自己的选择实施行动。那么,高考生可以对自己说“我为我的作业负责”,研究生可以对自己说“我为我的论文负责”,职场人士可以对自己说“我为我的OKR(目标与关键成果)负责”。
在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看着自己在年初制订的计划,你想好要为什么样的行动负责了吗?是拖延、放弃,还是突破自我限制,打起精神追赶目标呢?
黄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