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6个首轮“双一流”建设学科被公开警告或撤销。你怎么想呢?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备受关注,同时还有一份名单引人关注。
同日,教育部公布了被公开警告(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内蒙古大学生物学等15所高校、16个首轮“双一流”建设学科被公开警告或撤销。
为什么这些学科在其中?
据记者了解,“建设效果没有完全达到预期。与其他同类建设学科相比,整体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成长促进程度相对较低”是上述学科被公开警告的重要原因。
据悉,2021年3月,三部委发布《“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在各建设高校自评总结的基础上,基于“双一流”建设监控情况,对建设高校和学科建设成效进行“背靠背”定量分析,并组织专家进行定性评估。综合定性评价结果从总体发展水平、增长促进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角度展示了高校和学科建设的成效。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需要动态调整机制,公开预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成效评估表明,虽然首轮建设总体实现了建设目标,但上述学科的成效并未完全达到预期。为了鼓励和监督,也为了警示其他施工学科,有必要给这些学科一个公开的警示。但他同时强调:“成效评估重在发现问题和差距,结果按区间和梯度分类呈现,不计算总分或公布排名,与反馈一起建设高校,在建设中持续改进。”
公开警告但不退出建设范围,是否意味着上述学科仍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该负责人表示,经过“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的严格评议,部分被公开警示的建设学科,需要结合学校定位、首轮建设成效、学科特色优势等情况,根据要求进行调整。“若2023年再次评估警示学科和调整学科仍不合格,则调出建设范围”。
这次公开警告对整个“双一流”建设意味着什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曲振源表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布局结构,体现了满足国家发展多样化需求的态势。这个结构应该是动态的,建设学科可以进可以出:“既有应该长期稳定支持的基础学科,也有成绩突出、剑术一流的优秀学科,还有符合需要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但也有相形见绌的必须淘汰。以学科动态优化提高“聚精会神办大事”的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国家需求,适应科技进步大潮。学校的学科布局反映了学校的面貌。避免求全、趋同,要体现特色和优势,形成充满活力的学科生态。”
“这种以竞争为机制、强调建设实效的弹性调整政策,固然会鞭策和引导高校建设,但也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监测和控制高校过于注重竞争可能带来的短期效应。”清华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石景焕说。
(记者周)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