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家教授,送餐员志愿者。
" 14天的封锁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经历和记忆."3月17日,上海大学宝山校区疫情管理模式由封闭式转为准封闭式。年近七旬的土木工程教授约翰雅普在朋友圈写下了这句话。
在这14天里,除了日常教学,他还为系里青年教师进行了教育教学座谈会、示范课和在线辅导,与新疆塔里木大学进行了远程沉浸式课堂教学,主持了他牵头的虚拟教研室建设会议.此外,他还为系里的老师赠送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春日里受控大楼阳台上的小提琴曲《我的祖国》。
上海大学是上海第一所进入校园封闭式管理的大学。受疫情影响,上海60多所高校从3月13日开始启动闭环管理模式。上海高校的老师和John Yap一样,在校园里和72万学生一起学习生活,无论课程教学还是后勤保障,他们都是迎难而上。
最高学历的送餐员
“妈妈关心你,但她无能为力。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做志愿者来帮助你!”
“没事的,妈妈.我们老师都是开着自己的车给宿舍送饭。”
这是3月14日上海交大封闭管理后,一个女同学和她妈妈的微信对话。闭环管理期间,上海交大上千名老师每天在食堂打包饭菜,开着私家车送到各个学生宿舍楼下,再由专人送到各个宿舍门口。
“谢谢你,老师!老师辛苦了!”看着这些平时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的专家教授,穿着防护服,化身“大白”送货员,学生们自发走到阳台上,喊出了感谢,声音在宿舍楼间此起彼伏。
为了提高传递效率,交大的老师们各显神通。有的开公交车,有的用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更有甚者,为了多送点盒饭,数学——题认真算了一下:“我的车的极限体积是2.53立方米,最大装箱容量应该是理论最大值的80%=810份。今天实际验证的最大装箱容量是680份,排版方式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把送餐细化成一个科学问题,设计一个协作软件,形成一套快递优化理论。交大老师这个可爱的群体,让学生们感触颇深。
3月14日,华东政法大学闭环管理的第五天,学校食堂迎来了一群特殊的“配餐员”。出于安全考虑,也为了让学生安心上网络课,学校决定停止使用学生志愿者,学校教职工将集体接过志愿服务的接力棒。许多学生发现,他们的校长朱莉娅就在为他们做饭送饭的老师当中。
"他们是这个国家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宴会承办人。"有同学写道,“因为他们可能是院士、教授、副教授、工程师、研究员.感谢他们的努力!”
教授头衔的志愿者
3月12日,上海海洋大学实行准封闭式管理,工程学院周越教授是首批留校的教职工之一。“儿子在上海大学读书,爱人在外地工作,我志愿无忧!”周悦很现实地说,“有的老师家里有孩子,有的还要照顾老人。这个时候我是最合适的。”
为了安抚学生情绪,封控当天,周岳和同事走访了电气系8个班近240名学生。这些学生大多都是周岳教过的,比较了解。她鼓励大三的孩子考研,或者扩大知识面,增强专业能力。对于大一新生,她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专心学习自己的课程,团结友爱,充分利用这段“宿舍”时间。
为了便于管理和为学生提供安全保障,学校分教
在上海海事大学海信一食堂,已经用过午饭的学生突然发现,校长陆穿着蓝色背心,熟练地接过学生手中的餐盘,在收盘处清理台面,并不时劝说学生戴口罩。原来,当他得知食堂缺人手时,马上带头成为了一名志愿者。“疫情对高校的考验是什么?”鲁静说,“正是在突如其来的危机下,全体教职员工给予学生最需要的帮助和关怀。”
做好课程衔接的好教师
3月15日10: 05,是上海海洋大学外教徐永海的空手道课。和其他老师一样,他开始了网上教学。
“同学们看着,我慢慢玩!”简单给学生们讲了几句空手道的日语后,在直播中,徐永海扮演了一只老虎和一只老虎。虽然看不到学生的表情,但下面学生的评论却是亮眼的:“体育课第一次做笔记!”
“接到空手道线上班的通知后,我其实有点紧张。因为我以前上课的时候一直盯着学生的动作和表情。而如果上网络课程,会没有效果吗?”尽管有这样的疑虑,徐永海还是决定试一试。
于是,他向朋友借了专业的灯光设备,仔细测试了几遍。上课前,徐永海特意洗了头发。“在网络课程中,我们以‘心’为主,讲解更多的技术点,同时加入了判断手势和判罚的理论,让学员更好地理解空手道。”
在学校闭环管理的短短几天里,东华大学数万名师生有序汇聚“云课堂”,进行1986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加入这场防疫“阻击战”。为了提高学生的网上学习效果,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改进网上教学方法。
心设计教学内容。在机械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老师们建立了机械基础实验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让同学们在线上也能“做实验”。“希望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能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去适应新的上课模式。”谈及在线上课的感受,信管专业的林梦佳同学说。
为保证校园封闭管理期间本科教学同质等效,叶志明在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分别开展了教育教学座谈会和示范教学课,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工作的本质是教学,是育人。”作为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负责人、上海大学原副校长的叶志明,将几十年的授课经验与青年教师们无私分享。对于突如其来的疫情,叶志明说,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大家一起应对挑战。疫情终将过去,年轻的大学老师,也将与他一样,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做不愧于这个时代的高校教师。
(本报记者 任鹏 曹继军 颜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