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加快立德庶人体系建设
【学习与思考】
立德庶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体系建设要通过“一盘棋”的系统理念,探索形成各领域相同答案、各环节相同努力的育人工作机制,完善“五育并举”、“三育全方位”的格局,推动立德庶人基本任务的落实。
立德树人体系的内涵是什么
构建德育体系是新时期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庶人内化到高校建设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做到以庶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构建立德庶人体系,就是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努力打好人才培养的“组合拳”,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构建德育体系是深化高校教育工作改革创新的有效载体。当前,高校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着立德树人主体责任泛化、路径和措施狭窄化、目标任务模糊化、评价弱化等问题,使得立德树人成为仅少数部门、少数人的主体责任。构建立德树人体系,有助于打破制约立德树人成效的体制机制障碍,理顺权责关系,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从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构建以德育人体系是运用系统理念推进工作的具体体现。德育涉及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实践等诸多活动中,需要系统、评价、资源的协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系统观念是一种基本思想和工作方法。”只有用整体的眼光看问题,系统设计、全面推进立德庶人体系建设,充分调动全区、全员育人的积极性,才能实现整体效果的最大化。
体系如何构建
美德庶人是对人才培养规律的高度凝练和深刻总结,它决定了美德庶人体系的构建不是另起炉灶,也不是一座平起平坐的大楼,而是对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的升级和延伸。通过理念整合、制度调整、资源保障、评价支持,有效拓宽立德树人的可能路径,强化立德树人的制度保障,提升立德树人的实际效果,形成系统化的立德树人资源、平台和监控网络,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因此,立德庶人体系建设的基点是将立德庶人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这种建设思路既可以避免另起炉灶带来的繁琐工程和系统兼容问题,又可以避免任务导向的建设模式带来的运动实施的车辙,从而常态化、系统化地实现立德庶人的基本任务。这就要求德育教育体系要嵌入人才培养体系,以德育为核心,以德育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注重学院场、教师劳动、学生学习的特点,统筹教学、科研、管理、实践、服务育人。
在实践中,探索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科学知识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践能力教育体系、综合素质教育体系相结合的德育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旨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每个环节,培养光明磊落、守公德、严私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知识教育体系,以“夯实基础、关注前沿、科教融合、合作育人”为指导理念,注重夯实学科专业基础,拓宽学术视野,鼓励用高水平科研成果支撑和反哺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为抓手,打造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实践教育体系以实验教学和工程训练为主,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让学生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综合素质教育体系旨在通过开设高水平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和学术讲座,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综合素质,培养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的高素质人才。五个方面虽然各有内涵,但又相互关照,整体实施,成为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整体。
健全立德树人如何突破“上热下冷”
立德根本任务的落实,不仅需要教育体系的升级调整,更需要保障体系的协调跟进。高校有必要在落实立德庶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打破权责不匹配,紧紧围绕立德庶人配置和部署条件和资源,突破“趋热趋冷”的困境,激发学校教育的新活力。
保障机制包括制度供给体系、资源配置体系、教师管理体系、服务促进体系和评价支持体系。供给制度旨在系统梳理和调整不适应以德育人根本任务的制度措施,为育人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资源分配制度拟根据立德庶人的基本任务进行资源分配,以目标设定任务,以任务分配资源,将立德庶人的成效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院系年度考核和教师收入分配的重要标准;教师管理制度重在引导教师回归育人初心,争做教书育人的大教师和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服务体系意在增强管理者的服务教育意识,为立德庶人和人才培养保驾护航;评价体系以破立并举为目标,把立德庶人的成效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教师晋升、岗位聘用、评先评优、教职工考核和干部任用的重要标准,通过评价指挥棒的作用,激励和引导重点主体落实立德庶人的根本任务。
德育、科学知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是华中科技大学培养卓越人才具体实践的结晶,也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具体行动。实践表明,以德育人体系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造就无愧于民族复兴时代的新人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媛媛)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