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遭遇问题的基本特征,能够解决简单的通过遭遇寻求距离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运动与时间变化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寻找距离遇到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遇到问题时时间和距离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推陈出新
(1)口头答复和说明。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公里,4小时内行驶多少公里?
2.一辆汽车在4小时内行驶240公里,每小时行驶多少公里?
3.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公里和240公里需要多少小时?
教师板书:速度×时间=距离
(二)情境的创设
1.一天,张华从学校回到家,打开书包,准备做作业。当她发现她不愿意把李成的作业本带回同桌时,她打电话通知李成。两人在电话中讨论了一会儿。如果她走了,张华有几种方法把作业本还给李成?学生们,你们能帮助他们想出几种方法吗?”
2.小组讨论
①张华送到李成家;
(2)李成来到张华的家里把它拿走;
(3)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他们在路上相遇,并把它交给了李成。
3.理解遭遇问题
(1)找两个学生表演第三个情景。其余的学生观察并说如何到达那里。
(同时,从两个相反的地方)
(2)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越来越近,最后变成零)
老师指出,当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为零时,就叫做“相遇”
具有“两样东西同时从两个地方移动”特征的旅行问题称为“相遇问题”
板书主题:会议问题
(3)展示准备问题:
张华离李成的家有390米远。他们俩都从家里出发,朝对方走去。张华走了60米,李成走了70米。
根据已知条件填写下表
发送时间
张华的旅程
李成的旅程是70米
这两个人旅行的总距离
现在两者之间的距离
1分
60米
70米
2分
3分
思考:
1.出发3分钟后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这是什么意思?(会议)
两个人旅行的距离和他们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两个人走过的距离=两个人之间的距离)
点击查看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阅读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