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礼貌》是一篇简单易懂的推理文章。文章中提到的“礼貌”这个话题对每个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绝大多数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为了使作者的观点“深入人心”,使学生在情感上真正认同,在教学中,我从三个小故事开始,引导学生掌握人物的语言、动作和表情,集中精力学习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集体交流,教师提出适当的建议。以第一个故事为例,我让学生先谈论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比较牛皋和岳飞的表演。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和交流,学生们意识到最初的“礼貌”首先表现在语言和对他人的态度上。此时,学生对“礼貌”的理解逐渐具体化。"如果有人像对待牛皋一样对待你,你会怎么做?"这名学生立即用他现有的生活经验给出了一个快速而坚定的回答:“我会骂他!”“我会不理他的!”.不知不觉中,“礼貌温暖人心,无理取闹”的观点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朗读一直是语言练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和智慧投入到阅读中,读出课文的趣味性和趣味性,是我备课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掌握关键词是指导朗读的常用方法。然而,对于一些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往往是无效的。事实上,在指导阅读一篇描述牛皋的文章时,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朗读的关键词,但阅读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再加上牛皋说话的方式!”学生们似乎突然被这个恰当的建议所启发。一个男孩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生动的动作和生动的语言使牛皋的粗鲁形象栩栩如生。教室里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其他学生也争相阅读。全班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汉语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那么,这节课的“训练点”在哪里?如何整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课文的特点,我安排了一点练习:选择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例子,先谈论它,然后写下来。我在第二个故事后插入了这个链接。“故事中的孩子不小心踩到了阿姨的长裙。这样的小事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发生。”然后,我创作了几个生活场景:1。在去锻炼的路上,后面的学生不小心踩到了我的鞋子。2.在早读课上,我的同桌不小心把墨水涂在了我新买的羽绒服上.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在他们身上。一个女孩这样写道:一天早上,我不小心在坐在我面前的王婷身上涂了墨水。我急忙对她说:“对不起,我弄脏了你的衣服。把它脱下来,让我妈妈给你洗!”王婷笑着说:“没关系。不管怎样,这件衣服已经旧了,以后不会经常穿了。”刚刚读完,学生们忍不住鼓掌。我知道这种掌声一部分是因为她出色的写作,一部分是因为两位同学的谦虚。不用说,学生们已经明白礼貌可以在人们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减少他们之间的冲突。这正是第二个故事所揭示的。当然,这门课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三个故事和最终结论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联系不够紧密。
《谈礼貌》教学反思之一
作者: 2020-04-02 浏览: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