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资讯分享

《伊索寓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 2020-04-29 浏览:

知识目标:理解寓言的一般特征。

能力目标:感受故事中的英雄形象,实现道德。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寓言的热爱,从故事中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首先,回顾一下。

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一两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精读课文。

(1) 《狐狸和葡萄》。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欣赏葡萄的魅力。

2.一只狐狸看见了它,让它流口水。他是怎么做到的?你能通过想象说出细节吗?

虽然狐狸尝试了各种方法,但仍然是徒劳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和做?

狐狸说了什么?你为什么这么说?

(“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虚荣心强,爱面子,怕别人笑话;我无能为力,但我不敢承认我不是我。)——是一只狐狸的形象。

5.阅读末尾的课文。想想这个句子在故事中扮演什么角色。(揭示真相,达到终点)

6.理解道德。

(1)一起读第三段。(联系狐狸想吃葡萄关于喜欢,狐狸的言行,只是分析狐狸的形象。)体验道德。

(2)在现实生活中,你还会想到其他类似的词吗?

(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不良词汇和心理?

(2) 《牧童和狼》。

1.集体阅读第一篇自然短文,说出你所读的内容。

(主人公是一个牧童,他的任务是在村子里放羊。闲着无聊,他大喊“狼来了”,并取笑村民们的“恐慌”。)

2.有狼吗?

(理解反问句:狼在哪里?注意它的标点符号,并说出为什么不用"?"用“!”。)

当没有狼的时候,为什么孩子说“狼来了”?

(理解“恐慌”并为“措施”选择正确的词)

你认为牧羊男孩喊了几次“狼来了”是什么样的行为?

(欺骗、撒谎、不诚实、不诚实。)

被骗了几次后,村民们会怎么想?你怎么说?

(村民们知道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再被骗了。)

5.当村民们再次听到“匆忙叫喊”时,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牧童会有什么结果?

6.小组讨论:牧童是什么样的人?

7.分组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8.牧羊男孩撒谎的结果是什么?

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人或事吗?

读完这则寓言后,你想对那些说谎的人说什么?你对自己说什么?

(3) 《蝉和狐狸》。

1.学生小组讨论和交流:“陷阱”原本是什么意思?你在这个寓言中是什么意思?

(作弊,糟糕,棘手,棘手。欺骗树上的蝉并吃掉它们。)

2.你是怎么作弊的?

(仔细阅读第二段。画出突出狐狸诡计的单词。)

大声朗读狐狸说的话。

这是哪种蝉?你在哪里看到的?他怎么想的?你是怎么做到的?

(仔细阅读第3段和第4段的内容。用不同的线画出最能说明上述问题的内容。想象蝉的思维过程。)

4.我们应该如何对付像狐狸这样奸诈的小人呢?

5.理解道德。

(1)这则寓言中蝉的智慧是什么?(读“蝉与狐”的最后一段自然段落。)

(2)小组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什么?你对被困的知了说什么?

(3)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这个寓言的寓意。

第三,比较“狐狸与蝉”和“狐狸与乌鸦”的英雄形象。

最主要的是“乌鸦”喜欢奉承,不能正确理解自己。他们无法抵抗诱惑,失去了警惕。“蝉”善于思考,总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警惕,看穿狐狸的险恶用心。

四.总结。

读了三个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

(启发学生谈论文章结构和寓意的收获。)

第五,作业。

1.完成工作簿。

2.选择《伊索寓言集》。板书设计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福克斯:虚荣,口是心非

《牧童和狼》谢博德:不诚实,经常说谎,自我安慰

《狐狸和蝉》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惕和警惕

THE END

相关资讯

欧陆平台-网站|首页
国际古地理学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立
今日开笔!陕师大连续16年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四川高校外籍师生走进“彩灯之乡”自贡制作传统宫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