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这一课中学习8个新单词。理解单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我能感受到这首诗中牧童的活泼和独创性,真的很可爱。教学重点:学会了如何学习新单词,大声朗读和背诵课文。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首先,看看地图导入
(一)观察文本地图
1.地图上有什么?(儿童、牛、树、蝉)
仔细看这幅画,看看孩子什么时候出生。它是做什么的?(引导学生抓住孩子的衣服以及孩子手上的牛和鞭子之间的联系,并理解这个孩子是一个老牧民。)
孩子们在照片上做什么?(指导并观察孩子们的表情,初步理解牧羊人在树上看到蝉时的心情。)
(二)揭题,解决问题
1.解释主题:牧童骑着牛在唱歌。突然,他听到了蝉的叫声。他停止唱歌,跳下牛背去抓蝉。当一位名叫袁枚的诗人看到这一切时,他写了一首名为“你所看到的”的诗,这意味着你在诗中所写的就是你用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
2.展示主题:“你看到了什么”,并阅读主题。
3.作者简介:袁枚,清代诗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第二,先阅读诗歌,了解文本
(a)案文的一读
长度学生们自己低声朗读课文。他们被要求准确流畅地阅读。
2.检查自我阅读情况。
(1)显示单词卡片:
(2)注意舌的抬高和前鼻音:振动的蝉
3.教师示范阅读。
4.看插图,读诗,思考每首诗的意思。
5.说出读得好的学生的名字,读完整首诗。让学生边听边读,边看图片并思考:牧童最初在牛背上做什么?后来发生了什么?
(请学生试着用名字回答问题。牧童开始在牛背上唱歌,然后从牛背上下来,站在那里试着抓蝉。)
(二)学习诗歌,理解诗歌
1.理解第一句话:“牧童骑着一头黄牛,他的歌声激励着林跃。”
(1)用你自己的话说出前一句的意思。通过观察图片,学生可以理解“牧童”是指正在放牛的孩子。
一种牛,33,354,有短角,黄褐色或黑色皮毛,杂色和短皮毛。它通常用于犁地或拉车。肉可以吃,皮革可以鞣制。
(2)读全诗,查字典说出“真”和“岳”的意思。
振动——振动——树荫
老师补充道:“林跃”是指密林。
(3)用你自己的话说出第二句的意思。(喧闹的歌声在密林中回荡。)
(4)让学生读这首诗,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我想抓蝉,但突然我保持沉默。”
(1)一起读第二句,看图片。告诉我们牧童在图片上做什么。与第一句提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重点指导学生观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句的意思。
查字典,说出诗中“欲望”和“捕捉”的意思。(想要捕获——,想要捕获——)
用你自己的话说出前半部分。(蝉试图捕捉啁啾。)
(3)读完整个句子,想一想:当牧童听到蝉的叫声时,他会怎么做?
“闭嘴”意味着在这里停止唱歌。
“站”是指牧童从牛背上跳下来,站在树下。
理解诗中“突然”一词的意思。(我正骑在牛背上唱歌,突然听到蝉在叫。)
(4)读这首诗,用你自己的话说出整个句子的意思。
第三,一起读整首诗
四、叙事诗
用你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查和巩固
长度背诵整首诗。
2.谈论下列单词的意思。
我想逮捕你并闭上我的嘴。
第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整首诗,说出诗歌。
1.看插图,说出意思。
2.用你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夏天,一只羊
三、引导阅读,加深理解
1.阅读第一首诗的向导。
想象一下牧童在牛背上大声唱歌。
责成读牧童/骑牛、唱歌/振动林跃。
2.阅读第二首诗的向导。
想要/抓住知了,突然/静静地站着。
“突然的沉默”让我们想到了什么?(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牧童的面部表情。他完全被蝉吸引住了。想象一下牧童的动作。他踮起脚尖,身体前倾,双手轻轻拍打起来,准备抓蝉。想象着牧童内心的活动,他不禁想到如何捕捉蝉。让学生感觉自己在现场,并感受到“屏住呼吸,不要惊动蝉,快抓住它”。)
3.动情地读整首诗。
四、背诵整首诗
五、指导性字形分析
1.比较字形。早上,蝉在敲打——,突然——物体被关闭——闲置。
2.专注于分析和记忆字形。
愿望:左边是“古”,第四个“那”改为“点”,右边是“欠”,不是“文”。
索:不要在左边写“胡”。
3.指导写作。
六.摘要
1.大声朗读整首诗。
背诵整首诗。
学完这首诗后,你觉得这个牧童怎么样?(活泼可爱,快乐淘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