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小学咨询网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资讯分享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七

作者: 2020-05-25 浏览: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这个教训的故事和诸葛亮成功使用箭的主要原因是他的知识,宽宏大量和勇气。

2.能够从文本中详细了解人物的性格,并理解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方法。

3.在这一课中学习新单词。

两个小时。

二、教学时间

教学重点:介绍时代背景。解决问题,学习新单词,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教学过程:(略)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说和读课文。首先突破关键部分“借箭头穿过”(第6-9节),然后突破关键部分“借箭头引起”(第1-2节)。

教学过程:

(a)直接到关键部分“借箭通过”。

1.介绍性问题:课文分为多少段?诸葛亮为什么借箭?哪一段说他借了一支箭?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原因准备、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解释嫉妒的含义。老师的板书:嫉妒

(2)学习关键章节“借箭过关”。

1.抓住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阅读前放映幻灯片,阅读时根据下列问题查找:

诸葛亮什么时候、什么天气借箭?借了箭后草船是怎么回来的?和谁?我能向谁借一支箭?

学生回答后,老师按照问题的顺序在黑板上写道:第三天,四班有雾,风顺流而下,曹操就到

(2)一个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另一个学生听录音,找出问题的答案:“诸葛亮怎么能借箭?”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黑板上写道:绳子和船排成一行,敲鼓,喊头尾头

(3)让学生按照写在黑板上的顺序复述“借箭路过”。

2.理解内容。

(1)让学生逐项从板书的内容分析中了解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一个从《三更四更雾天》中了解诸葛亮(时机好,天象准)的天文学家;教师板书:了解天文学

从“顺流而下的风”中明白诸葛亮(仔细想想,知水知风)是一个“懂地理”的人;老师的板书:肖地理

(三)从“鲁肃随其去”中得知诸葛亮(知道鲁肃与曹辛成会师,有助于准备,没有告诉周瑜实情)是一个“博识之士”。教师板书:了解人

D.从“借箭”中认识诸葛亮就是“知人之明”

(2)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笑”字的含义。(笑声是对鲁肃的一种安慰;“笑”是对曹操80万大军的蔑视。“笑”充满了对借箭成功的信心。)

(3)展示幻灯片,让学生从下面的板书分析中理解诸葛亮的“巧设”能力。在逐一分析学生后,老师在黑板上写道:巧妙规划

“绳索连接船只”(易于指挥,不可分离)

“排成一行”(箭头会击中地面)

“鼓滚与呐喊”(虚张声势,多弓弩手)

头部尾部头部(两侧箭头)

(4)小结:让学生知道诸葛亮是一个从“识天文”、“识地理”中“识神”的人。从“知人论世”和“运筹帷幄”中,我们知道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

(3)让学生了解诸葛亮是一个“变戏法”的人,从“物如神”和“足智多谋”几个字,自然地介绍“借箭成事”(第10-11节)。

引导学生理解:

1.诸葛亮:把所有的箭都按时拿到手,并熟练地使用它们来制作箭,这表明他的智慧和计谋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可以两面下注。

2.周瑜的“叹”字和“不及”字表明他不得不谦卑。在诸葛亮眼里,他的智慧和计谋只是小把戏。

(4)学生理解上述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借箭之因”(第1-2节)。

学习方法:以不同的角色朗读,其他学生做人物心理分析。

周瑜:在表面上礼貌地设下陷阱一步一步地推对方,用语言隐藏刀子杀人,然后迅速行动。

诸葛亮:看似糊涂,其实我已经注意到了——我有一个军令状,我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我会在出生前死去。

(5)全文摘要

射箭的原因——杀人——挤冷汗

借用一支箭的结果——在死亡中生存——是惊人的。

让学生从诸葛亮“捏冷汗、捏人心、击昏案件”的心理体验中,进一步了解他的高尚情操。他以自己的智慧、计谋和勇气,不仅教导了周瑜,还考虑到了与曹作战的全局。

第二课时

点击查看五年级第二册中文专题,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THE END

相关资讯

欧陆平台-网站|首页
国际古地理学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立
今日开笔!陕师大连续16年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四川高校外籍师生走进“彩灯之乡”自贡制作传统宫灯